找到相关内容38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法典籍的传译

    中国,再割开肉取出翻译。这样为法忘躯的精神,闻之令人动容。  今日能够端坐几案前,展卷阅读,有幸见闻佛法,除庆幸自身福报深厚,更应感念这些经典得来不易。义净大师曾作偈云:“晋宋齐梁唐代间,高僧求法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447291.html
  • 放生行善,众教奉行

    戒杀放生文。文中字字珠玑,句句隽美,沁人心腑,撼人方寸。居士深为所感,当下发心伍仟元助印。说来怪哉!当晚腹痛即未发作,一觉至天明。心中感念,放生功德殊异。自此,开始力行放生。期间,腹痛时发,但只要身感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347448.html
  • 北京寺院文物记

    北京寺院文物记  无畏  一国之艺术,一国人之心思才力所由表见,上焉者在宫庙,下焉者在寺院。宫庙每因变乱改革,兵事扫荡,化为飞埃,惟寺院则尚有孑遗幸存。惟历年久远,典守非人,则亦有损隳之悲。一切有为,有如梦幻,非虚语也。昔汉魏都洛阳,崇重佛教,佛寺甲于天下,永熙之乱,城郭丘墟,后魏杨炫之行抵洛阳,感念废兴,因摭拾旧闻,追载故迹,成洛阳伽蓝记,至今传世,读者兴感,一若洛阳昔日佛教之迹,犹在目前,...

    无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44156377.html
  • 台湾第一尊肉身菩萨慈航大师传略

    台湾第一尊肉身菩萨慈航大师传略  慈航法师俗姓艾,号继荣,籍隶福建省建宁县。生于光绪二十一年(西元一八九五年)。父炳元公,清国子监生,母谢氏,系出名门。六岁开蒙,读私塾七年。十一岁丧母。十七岁丧父,茕然一身,怆怀孤露。十四岁时学裁缝,曾为僧人裁制僧衣,感念父母双亡,遂赴邻邑泰宁峨嵋峰出家,礼自忠和尚为师。同年秋,赴九江能仁寺受具足戒。旋遍礼九华山、天台山、普陀山等道场,参禅于扬州高旻寺,听教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45758819.html
  • 缘起缘灭总无常

    我还是要告诉大家,有这么一位菩萨行者值得追思感念。  摘自《人乘》第22卷5期 ...

    吴淑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0167002.html
  • 寂灭为乐 乘愿再来——追悼法鼓山圣严长老

    ”。整个系列活动以“大悲心起”为主题,以“大悲心起”作为整体活动之精神指标,希望透过教育来学习观世音菩萨慈悲与智慧的精神,开启每一个人心中的宝山。长老期许所有参与法鼓山的人们,在感念菩萨的恩泽之余,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5868496.html
  • 永怀创办人晓云导师

    ---是我们共同的心声。  晓云导师对我知遇恩深,她是华梵大学的大家长,也是我们永远的导师,导师的才德,以及她的际遇是不平凡的。此刻,我仅以导师生前琐细,聊表对她的感念。 ...

    马校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4474347.html
  • 业报苦受皆系前缘——面对不平和冤屈的观照

    一颗平常心去努力,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危害自己的人。而当自己真能视一切人、一切事如常、于一切境中都于第一义不动,过往所经历的一切境界反而都可看成是应当感念的、成就自己的境界。洞悉众生心 随缘种善因...

    传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54981844.html
  • 开山兴寺的圣可和尚

    使人有超尘出世之想。”圣可“爱其幽静”,退休后便往来于华岩、石林两寺住息。圣可逝世后,石林寺僧众感念其功德,于石林寺为其修建衣冠冢塔一座。后人传说圣可葬于石林寺,实为讹传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2484353.html
  • 缘定人间──期待导师乘愿再来

    理想,我们落实了多少?对于他的思想,我们阐扬了多少?对于他的志向,我们追随了多少?感念、回报师恩,正该着眼于此。   “中国佛教是伟大的,但伟大的是过去而不是现在。有信仰有反省的佛弟子,是会深深感觉到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589265.html